热烈祝贺可可托海景区荣升为5A级景区 全国服务热线:0906-8727253
论地质公园建设及其职能
发布时间:2016-01-12 12:28:38    浏览数:4314    来源:


摘要:
本文在分析地质公园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探讨地质公园的内涵和价值特点;对地质遗迹资源资产化管理提出了初步设想;对湖南省地质公园建设相应的建议,从而对地质公园的建设提出了6点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资产化管理;建议与对策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地理条件复杂,地质作用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地质遗迹。它们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宝贵而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它记载着地球发展的历史事件,谱写着生物进化和沧海桑田变迁的壮丽篇章。

  虽然我省的地质学者早在于1985年对张家界砂岩峰林进行综合科考后提出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设想,但真正以政府的名义在全国开展地质公园(GEOPARK)建设的计划始于2000年8月。地质公园的建设虽是近几年来我国资源利用领域内出现的新鲜事物,但因其顺应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势头迅猛。 2001年中国开始创建国家地质公园,到2005年8月止,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国家地质公园138家,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2005年分两批批准中国张家界等12处国家地质公园为世界地质公园。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建立了49处省级地质公园。目前,湖南省已有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地质公园6处(含世界地质公园)、省级地质公园10处。一个级次有序,品类齐全的地质公园体系已初步建成。中国的地质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他不但大大提高了人们对保护地质遗迹重要性的认识和提高对地球科学知识的认识,而且使前往公园游览的人数猛增33%,公园旅游收入猛增50%,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充分显示了地质公园的建设具有有效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带动地方,尤其是边远贫困山区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多重作用。

  对于地质遗迹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探索建立地质公园的方式,并在2003年开展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2004年2月13日和2005年2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会,投票表决通过了第一、第二批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单;其中,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河南云台山、云南石林、广东丹霞山、湖南张家界、黑龙江五大连池、河南嵩山和浙江雁荡山、福建泰宁、内蒙克什克腾等12处中国国家地质公园进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中国地质公园的建立,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充分肯定,该地学部主任伊德尔(Eder)博士等专家在对我国地质公园实地考察后特别指出:“中国开拓性的地质公园建设工作,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贡献。”鉴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6月27日至29日在中国北京举办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并决定由中国国土资源部建立世界公园网络办公室和运营相关工作。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揭开了中国地质遗产保护的新篇章。

一、地质公园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是以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待续发展为宗旨,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依据《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在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下而开展的工作。《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第八条明确指出:对具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典型意义地地质遗迹,可建立国家级、省级、县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段、地质遗迹保护点或地质公园。

  1、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需要

  地质公园属于自然环境保护的组成部分,一个国家自然自然保护事业发展水平如何,通常以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比来衡量(目前,一些发达国家达到10%以上,我国约为5.7%,其中以地质公园为保护形式的更少)。

  ①、地质遗迹通过一定的物质、现象、形迹、形态(或景观)等形式反映地壳或地表演化,是地质历史和地质环境变迁的见证,所记录的地质信息和反映的地质现象及其生态环境在一定的区域内是特有或独有的,一旦遭受破坏就意味着永远失去,造成无法挽回和不可估量的损失,建立地质公园是其免遭损失的重要途径。

  ②、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各种采矿业迅猛发展,矿石开采量与日剧增,人为因素(工程活动、矿山开采、环境污染、旅游活动等)破坏日趋严重,经济建设和矿产开发活动与地质遗迹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保护地质遗迹的问题亟待解决。

  ③、建立地质公园,成立相应的机构,有利于统一规划管理,协调资源开发利用与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是做到对矿产资源、地质遗迹资源、旅游资源及其他资源合理规划利用的有效途径。在保护的前提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做好遗迹区(地质公园内)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地质遗迹的保护管理工作,可以发挥资源的最佳效益。

  保护地质遗迹的有效方式,就是动员地方的社会力量,合理而科学地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把建立地质公园与地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使地质遗迹资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促进地质经济发展和增加居民就业,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从而达地质到保护地质遗迹的目的。

  2、建设地质公园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建立地质公园是崇尚科学和破除迷信的重要举措。地质公园建设以普及地学知识、宣传唯物主义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为主要任务,既要有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解释,又有地质科学的解释,从而使地质公园既有趣味性,更有科学性。

  3、地质公园为科学研究和科学知识普及提供了重要场所

  多年来,尽管有关部门对自然环境保护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是人们对地质遗迹的保护意识仍很淡薄,以致对某些遗迹造成破坏。通过地质公园让地质科学从地球科学家的世袭领域中走出来,让社会公众了解地质科学的本质是地质科学服务于社会的最佳途径。

  对整个社会来说,地质公园是科学家成长的摇篮和进行科学探索的基地。对广大青少年朋友、对民众,地质公园是普及地质科学知识,进行启智教育的最好课堂。

  4、建立地质公园是一种新的地质资源利用方式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地质遗迹资源对旅游业的重要性。地质遗迹有独特的观赏和游览价值,因此建立地质公园,可以使宝贵的地质遗迹资源不需要改变原有面貌和性质而得于永续利用。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是对地质资源利用的最好方式。

  5、建立地质公园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

  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可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为地主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同时,可以根据地质遗迹的特点,营造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发展地方经济。

  一些地质遗迹遭受到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的严酷现实告诉我们,遍布祖国各地的地质遗迹“藏在深闺”不行,“放任不管”也不行,最合理的就是动员地方和社会力量,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深化对地质遗迹的研究;把建立地质公园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建立地质公园定位在提高民众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重标准上,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达到促进地方经济和增加居民就业,改善群众生活水平的目的。

  6、建立地质公园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经济的新模式

  改革地质工作管理体制,转变观念,扩大服务领域,开辟地质市场。建设国家地质公园计划的推出,为地质工作体制改革,服务社会提供了机遇,在建设地质公园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地质专业人员,这为分流富余地质人员,加快地质工作体制改革,闯出了新路子。

  7、地质公园的建立,是土地利用的一种新形式,可以发挥土地资源的最佳效益:从我国所建的138家地质公园来看,其所占的区域土地决大部分为林地和未利用地,如我省的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其398km2的核心景区只有少部分区域生长有树木外,大都为不可利用的砂岩危岩体;新宁崀山国家地质公园108km2范围内,60%的土地面积为只能生长灌木,而不能种植其他经济作物;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也是类式的情况。但通过地质公园的建立,使这些不毛之地发挥了最佳的经济价值,并能永续利用。

二、地质公园的内涵及其价值特征

  1、地质公园的内涵

  地质遗迹(Geological heritage)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而形成、发展并保存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其主要类型包括:有重要大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有重要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料;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

  地质公园(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划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既为人们提供肯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地质公园是一种自然公园,它是向游客展示地质景观的地球科学知识和美学魅力的天然博物馆。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National Geopark of China)。在中国,以具有国家级特殊地质科学意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它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由国家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由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授牌的地质公园,称中国国家地质公园。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定义来看,对国家地质公园内涵的把握,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地质公园”这一名词的含义,即其由“地质”和“公园”两部分组成。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内涵,指的是他所特含的“地质遗迹”内容,而正是他所包含的内容,使其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国家公园,从而使地质公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科研价值和科普宣传价值。国家地质公园的“公园”特征,指的是国家地质公园具有一定的范围,需占用一定的土地面积,同时又要承担社会角色并具有经济作用和美学观赏价值。作为广义公园的一种,国家地质公园表现为具有可以满足人们的观赏、休闲等一般功能外,更体现出他自身科研、科普功能,从资源利用角度来看,他又是土地利用和地质资源利用的一种新形式,更是边远贫困山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理想选择。

  总之,地质公园的内涵既体现了他的自然属性,也体现了他的社会经济属性,从而,决定了他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2、国家地质公园的价值特征

  国家地质公园的价值依附于他的内涵特点之上,从学术价值来说,他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从社会经济方面来看他又具有观光游览价值、科普教育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概而言之,地质公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价值、美学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这几方面。

  ①、科学研究和科普价值

  各种地质遗迹由于记录了其所在地区或地点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古构造等多方面的地球演化信息,因而能科学地说明某些地质事件发生的特点和某段时间内地球演化的历史。这些地质遗迹既是人类了解地球发展历史的基础,也是向人们宣传科学、破除迷信的天然课堂。

  ②、美学观赏价值

  美学价值是指其自然景观美,观赏价值则指其美学旅游价值。这种价值既包括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观美,也包括显观甚至是微观的个体形态美和艺术欣赏美,以及矿物岩石标本的收藏鉴赏等价值。自然景观美中,构造运动造就了山形和地势的轮廓,漫长的内外地质作用又对其进行“精雕细刻”,加之植被的点缀更增添了其美学内容。个体形态美及其收藏价值,指的是一些特殊的化石、矿物晶体本身或经加工具有很高的美学欣赏特性和极高的收藏价值,如一些古生物化石(如三叶虫化石)和矿物晶体(如萤石晶体)等。

  ③、经济价值

  地质公园是一种新的旅游产品,这种产品是否成功,其吸引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的增减程度是最有力的证明。陈安泽先生收集了一部分国家地质公园,对在批准成为地质公园前后一年游客及门票收入增减情况进行统计,从表中发现在成为地质公园的次年游客增加333.08万人次,增幅达28.7%,门票收入增加29678.5万元,增幅达50%,而同其全国国内旅游业的平均增幅超过10%,这充分显示了地质公园具巨大的经济价值。
       ④生态价值

  地质公园最大的生态价值是珍贵的地质遗迹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园区的采石场、矿坑大多数关闭了,森林砍伐停止了,一些核心景区的居民搬迁了狩猎禁止了,园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另一方面,以保护地质遗迹为主建立的地质公园,在开展地学旅游的同时,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得到了实惠,加强了人们的保护意识。景区居民树立了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自觉性,使公园内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自然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利用。旅游经济的发展,为当地政府财政提供了公园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的资金,如我省的国家、省级地质公园承诺拿出门票收入的3%—5%作为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使生态环境的保护有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三、地质遗迹资源资产的特点和功能

  (一)地质遗迹资源资产的特点

  1、地质遗迹资源资产的基本特点是所有者和所有权的主体国家化。地质遗迹资源资产作为一种参与经济活动的要素形态是与其他经济形式共存的,它是构成国家经济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资源资产的所有者主体只能是国家或政府组织,而不能是别的非政府组织。因此,资源资产的首要特点就是所有者和所有权主体的国家性。主体的国家性并不意味着资源资产的产权关系是封闭的,产权要素结构是单一的。由于国家性从来就是二个组织层次分工严密的社会系统,而每一个子系统同样需要以一定的国有资产作为物质基础构建,所以,主体国家化与使用的层次化是统一的和必须的。

  2、资源资产是通过经营的投资而形成的。地质遗迹资源资产作为为国家经济服务的因素,它是经济活动的产物,也可以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但国家形成和扩大资源资产的途径,像一般的经济活动那样,是依靠经济活动主体本身的努力经营和积累而形成和壮大,但在初始阶段是依靠非经济因素的作用,或者说依靠国家作为政治权力机关,依靠自己所独有的力量(如通过法定形式认定和没收等),形成以国家为主体的国有资产。

  3.由于国有资产形成的非完全经济性和目标多元性,为国家利益服务的资源资产的目标也就必然表现出相应的多元性。一是为国家的政治利益服务,确保统治阶级集团的地位不因经济基础的薄弱而动摇:二是为国家的经济利益服务,确保国民经济因资源资产的存在和发挥作用而能够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三是为国家的文化利益服务,促进社会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形成共同信仰和团体精神,培养创造新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四是为社会整体的其它方面的利益服务,确保和促进社会整体的协调运行和顺利发展,如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改善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等。

  4、正是由于国有经济的性质、形成和目标的特殊性,使得地质遗迹资源资产的地位在总体上必然比较特殊,它不能与其他资产一样在社会中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自由地流动和发挥作用,有时需要国家予以特殊的保护,政府在地质遗迹资源资产的管理、运营和监督等方面,承担着特殊的责任。即使是那些竞争领域的国有资源资产,与一般的非国有的竞争性企业也有所不同。

  5、政府管理(所有)的地质遗迹资源资产,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政府将会采取种种措施对它们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确保资源资产功能的形成和发挥,在空间和范围上尽可能符合其姓“国”的要求,表现出相应的宏观性,如产权主体、动机与目标、运行发展过程,改革的内容与行为等方面。

  (二)地质遗迹资源资产的功能

  1、地质遗迹资源资产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因此,地质遗迹资源资产必然要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在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过程中,地质遗迹资源资产要为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服务。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是地质遗迹资源资产功能发挥得好坏的重要标志,资源资产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过程中,有一个选择问题,这种选择包括所有制选择,区域选择,产业选择,政府选择,当选择对象一经确定,那么,所选择对象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就和资源资产有直接的关系,但无论何种选择,资源资产的服务都必须考虑服务成本问题,即要用最小的成本支出来实现最大各最佳的服务。

  2、地质遗迹资源资产为社会宏观经济稳定服务。政府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保护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生活的稳定。国家必须掌握和控制资源资产,使其成为国有资产,就是要有一定的社会财富能够成为为社会经济生活服务的基本因素。为了这种稳定,资源资产一方面要形成和发挥好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的功能,另一方面,要形成和发挥好稳定社会生活的功能。因此,政府能否对国民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能否保持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资源资产作用的大小优劣有直接的关系。

  3、地质遗迹资源资产要为政治稳定服务。经济稳定是政治稳定的最重要的前提和最可靠的保障。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家不可能将全部资源资产都国有化,也不能全部都非国有化。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通过资源资产建立起一定的国有资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政治稳定服务。从我省的实践来看,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政治生活,是经济发展与改革深入的首要保证和前提。

  4、地质遗迹资源资产要推动国有资产的增值。我省的地质遗迹资源资产还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性质与要求来进行管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过程中,人们对地质遗迹资源资产的最大关心,是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最大的意见是资源的破坏和流失。在现代社会经济的竞争关系中,各地经济的发展和竞争,表面上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手段上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战略上则是教育水平的竞争,基础的则是生态环境、资源状况的竞争。我省确定的科教兴湘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和时代潮流的积极顺应。同时也是地质遗迹资源资产增值的重要基础。

四、湖南省地质公园建设

  地质公园是国际上通行的国家公园的一种类型,是保护和开发地质遗迹的最好形式。

  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是美国于1872年在黄石火山地区以丰富的温泉地热景观和丰富的野生植物品种为内容建立的黄石公园,它实际上是一座典型的地质公园。之后,美国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公园。世界各国也参照美国的模式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公园。据不完全统计,全球120多个国家共建立了2600多个国家公园,平均占陆地面积2.6%。而我国从建立风景名胜区开始相继建立了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现全国已批准建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1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88处,国家森林公园292处,国家地质公园138处,并拥有世界遗产名录29处。占陆地国土1%,按人均计,我国国家公园面积占世界上人均的1/20。从我省情况来看,已建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地质公园6家(包括一家世界地质公园)、省级地质公园7家(包括三家国家级地质公园)。

  1999年,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设想,首批11家国家地质公园于2001年3月诞生。目前,全国共有国家地质公园138家,我省有世界地质公园1家、国家地质公园6家(包括一家世界地质公园)、省级地质公园7家(包括三家国家级地质公园)。各项规划、建设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地质公园的建立不仅使地质遗迹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而且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据新宁县人民政府的报道:新宁崀山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之后,2002年全年到崀山的游客比2001年增长100%,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干部群众和广大游客保护丹霞地质遗迹的自觉性,增加了崀山旅游的科技含量……

  1、加强县(市)地质公园建设,促进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

  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开发的重点要放在县(市)级地质公园的建设上,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把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列为自身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要在省国土资源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辖区内积极开展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选择那些离城镇近、交通方便、自然环境优美的地质遗迹分布区(或点),例如一个峡、一个瀑布、一个溶洞、一个丹霞地貌、一个沙洲、一个奇泉、一个古井、一个河段等等,都可建立县(市)级地质公园,这样可以对地质遗迹得到有效保护,同样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发现很多地质遗迹位于贫困山区、边区、少数民族地区。兴办地质公园必将带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开发一个溶洞、一个丹霞地貌景区可以激活一个乡镇乃至一个县(市)的经济。由于地质公园的收入,即使保护地质遗迹有了资金来源,又使当地居民得到实惠,从而调动了群众保护地质遗迹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地质遗迹得以保护。

  2、做好先期专项调查,把好申报关,保证地质公园的建设质量

  根据申报地质公园的要求必须填报地质公园申报书、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以及拟建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以及相关的图件和资料。其中地质公园考察报告是申报地质公园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必须做好地质公园的专题调查工作。

  地质公园的综合考察根据景区面积的大小可采用1/1万~1/5万地形图进行地质路线观察和地质遗迹调查,了解地质公园基本情况、地质背景及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保护现状等。主要查明地质遗迹及其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并做出客观的评价。其中,地质遗迹评价又是重点,要重点调查地质遗迹的分布状况、地质遗迹的类型、数量、地质遗迹的特征等,并对它们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要对地质遗迹的自然属性(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优美性)和科学价值(科研、科普、科教)进行形象表述和有依据的类比评价;定量评价是以地质遗迹的景观和构成要素为单元分别进行定量评价。例如种类数、个数、面积、高度、长度、宽度、直径、围度、厚度、深度、角度、排序等等,数据要实地丈量真实。另外在地质遗迹单元调查时要有大比例尺平面图,便如在进行溶洞调查时,必须要有溶洞的平面图(附不同地段的洞厅剖面图),图上标明溶洞的形态、规模及各种地质遗迹景观的分布状况,为地质公园的申报提供翔实的资料。

  3、地质公园申报和评审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地质公园的申报要按程序办

  地质公园要按照申报、评审和授予三个阶段进行。申报工作要按程序运作。一是地质公园的申报要逐级上报:申报省级地质公园要由县(市)级政府或授权单位向省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呈报;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应由省政府或授权部门向国家地质公园领导小组申报。二是申报地质公园应按层次申报,县(市)级地质公园可申报省级地质公园;省级地质公园可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方可申报世界级地质公园。

  (2)、填好地质公园申报书

  地质公园申报书是评审、审批地质公园重要依据。申报单位要按照国土资源部监制的表格格式逐项填写:地质公园名称、地点、面积、管理及建设状况、主要地质遗迹概况及保护现状、自然环境现状及人文景观资源状况、地质公园及其周围地区经济状况及其评价、科学研究概况、前期工作及总体规划简介、基础设施概况、专家论证意见、申报单位意见等。在填写表格时要重点突出地质公园评审标准相对应的资料,即①自然属性(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优美性);②可保护性(面积适宜性、经济和社会价值、科学价值);③保护管理基础工作(机构人员配置、边界划定和土地权属、基础工作、管理条件),有了这些资料,才能为专家在评审时作出合理判断和准确评分提供依据。

  (3)、做好评审评分问题

  地质公园专家评审是按评审标准,采用分项计分办法进行评审,评分标准共分三大部分:①自然性(60分);②可保护属性(20分);③保护管理基础(20分),共计100分。自然属性又分为5项,可保护属性又分成3项,保护管理基础工作又分为4项。分项中又分成a、b、c、d四级,总结起来地质公园评分标准共分3类12项48个评分因子,都分别制定了给分标准,因此评委在打分时必须按照12项48个因子的给分标准打分,不得随意打分,否则评分因子从48个变成了100多个,进行因子分析时难以准确评价。为了突出地质公园的自然性,笔者建议专家评分总分,低于60分或者自然属性总分低于36分者均视为否决意见。

  (4)、地质公园范围的确定要强调适宜性

  “地质公园是一个有明确边界线并且有足够大的使其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表面面积的地区”。地质公园范围的大小和边界的确定要根据①地质遗迹和其它自然、人文的景观分布范围大小;②地质遗迹和其它自然人文资源的可保护性;③发展旅游所需的面积;④地质遗迹和自然人文资源相关联性和公园的整体性等因素确定。按照地质公园中划分的核心区、旅游区、建设控制区、外围保护区和面积适宜性原则来圈定公园边界。地质公园面积过大了,散而难治不宜经营管理;过小了不利于地质遗迹保护,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一般说来县级地质公园面积1~10平方公里;省级地质质公园50~100平方公里;国家级地质公园100~500平方公里;世界级地质公园100平方公里至数千平方公里为宜。

  4、地质公园在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

  (1)、重点保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

  地质遗迹是地质公园的核心,没有地质遗迹就没有地质公园的存在。地质遗迹的种类多、品质好、品位高,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就高,因此,保护地质遗迹是重中之重。

  保护地质遗迹就是要保护它的原始状态、原有风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一是地质遗迹不得异地保管。异地保管失去了地质遗迹的真实性和自然美。

  二是地质遗迹不得修补。地质遗迹的原始状态能真实客观反映地质作用和地质历史。进行修补就失去了地质现象的真实性。

  三是地质遗迹分布区不能人为增加景点,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自然美。

  四是地质遗迹区不可搞大型建筑和施工。以免产生视角污染和对地质遗迹的破坏。

  (2)、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植被格局的连续性

  地质遗迹与山水、植被为其整体环境的依托才显得有灵气,维护地质遗迹区域的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地质公园生态安全的一大关键。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胜境无一不与山水、植被格局连续性相依存,因此在胜境区都明令禁止开山、砍伐、填河等工程以保证山水龙脉不受断损。

  在工业化时代,随着矿山的开发,工厂的建设和道路修筑,水利工程,丘岗山地的开发,造成了自然景观基质的破碎化,山脉被无情的切割,河流被任意切断,森林大面积的砍伐,造成了景观环境严重破环,人类与自然将不再相和谐。因此维护大地景观格局的连续性,维护自然过程的连续性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首要任务。

  (3)、保护和建立多样化乡土生态环境系统

  大地景观是一个生命的系统,是一个多种生境构成的嵌合体,而其生命力就在于其丰富多样性,哪怕是一颗无名小草,其对人类未来以及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意义都是很大的,因此我们保护好地质公园的山丘、土岗、一丛乃至一颗树,被遗弃的村落残址,弃耕的荒滩、乱石山或低洼湿,真正做到保护地质公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4)、维护和恢复河道、湖岸的自然状态。

  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血脉,是大地景观生态的主要基础,因此,要采取措施防止景区的水体污染、干旱断流、洪水危害,对待地质公园及景区的水系景观方面要保持其自然美。

  一是尽量不用水泥护堤衬底。保持水体自然状态下的河床起伏多变,基质或泥或沙或石,丰富多彩,水流或急或慢,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境组合,从而为多样水体植物和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也为地下水补给留下自然通道。

  二是不要截弯取直,古代风水最忌水流直泻僵硬,强调水流应曲曲有情,只有蜿蜒曲折的水流才有生气,有灵气。一条自然的河流必然有凹岸、凸岸、有深潭、有浅滩和沙洲,这样的河流是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是减低河水流速、蓄洪涵水、消弱洪水的自然能力,是体现自然形态之美,为人类提供富有诗情画意的感知和体验空间。

  三是不搞高坝蓄水。古代十分普遍采用低作堰的方式引导水流用于农业灌溉和生活,都江堰就是千古之作,湖南广西边界的灵渠,江华县九龙泉汉代分水堰等等,这种利用自然地势,因势利导的水利工程,既保存了河流的连续性,又充分利用了水资源,事实上河流是地球上唯一一个连续的自然元素,同时也是大地上各种景观之间的联结因素,因此景区应严禁高坝蓄水。

  (5)、保护和恢复湿地。湿地是地球表层上由水、土和水域里湿生植物互相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不尽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重要生态环境之一,因此对景区的大小湿地都要多加保护。

  (6)、建立环境通道和非机动车绿色通道。实践证明,汽车运输的尾气对景区的环境污染是不可低估,因此要防止非环保汽车进入景区,景区内尽量使用无铅、低硫的汽车,尽量使用电动交通工具,严禁在景区核心区建筑公路。在景点与景点之间修建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鼓励人们弃车从步,走生态和可持续的道路。

  (7)、建立环境卫生保障系统。随着地质公园建立和对游人的开放,景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当今人们崇尚生态旅游,节假日乃至常日游人蜂拥景区。人是一个个的污染源,每人在不间断向空气排泄浊气,排泄屎便,丢弃垃圾等,超负荷接待游人,景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侵害。因此,要在景区建立环境卫生系统,要设垃圾箱,要建环保厕所,禁止景区吸烟、乱丢垃圾,严禁游人摘花踏草……,另外还要有相应的禁令和惩治规定,要有专人监督等等措施,保证景区有良好的卫生环境。

五、建议与对策

  与国外国家地质公园相比较,目前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在设计规划、管理体制、组织形式、人员结构方面均与国外先进做法存在较大差距,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地完善:

  (1)做好地质公园规划,促进地质公园健康发展

  提高对国家地质公园规划设计要求。在现有《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的基础上,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力求与世界地质公园规划要求相接轨,以便下一步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审批部门对地质公园的规划设计要严格要求,做到建设不重复、不浪费。

  地质公园规划的指导思想应以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布局,适度开发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保健疗养、科学研究、教育普及、文化娱乐的场所;以开展地质旅游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宗旨,逐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地质公园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地质公园应以地质遗迹资源为主体,突出自然情趣、山野风韵观光和保健旅游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域特色的科学公园;②以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为前提,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的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其它地质灾害,坚持可持续发展;③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依据地质等自然景观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状况、现状特色,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以旅游市场为导向,总体规划布局,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切实注重发展经济的实效;④要协调、处理好景区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协调处理景区开发建设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努力创造一个风景优美、设施完善、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旅游观光魅力独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功能分区包括生态保护区、特别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其中特别景观保护区(包括保护点和保护带)还可细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

  (2)做好地质公园管理

  地质遗迹保护区的管理根据地质遗迹保护区类型、级别、分布地点和重要性的不同,地矿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门机构(或委托在地质遗迹分布区已经建立其它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依法对保护区内的各项活动(科研、旅游、教学等)进行管理,并对区内各种保护对象进行监测、保护、防止(或防治)人为(或自然)因素造成的破坏和环境恶化。

  ①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制定保护区具体的管理办法与规定,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依法做好保护区的管理保护工作。

  ②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对准许进入保护区的每一个人进行爱护保护区一草一木的教育,是做好保护区管理保护的有效方法。首先,通过宣传教育可以增强保护区群众和游人保护地质遗迹的意识,提高保护遗迹的自觉性;其次,宣传活动传授了保护区有关地质遗迹的科学知识,有利于科学普及,发挥保护区应有的社会效益。

  ③实行科学管理,把管理、保护、科研、开发、科普结合起来,做到相互协作、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把保护区内的地质、地理和生物信息及时输入微机进行监控;对考查、科研、教学、旅游、试验等各种活动及人员流动情况等及时统计、分析;对管理、开发新动向,新成果与新发现等及时宣传;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争取多方合作,深入研究保护区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管理工作的研究,使保护区各项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3)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建立地质公园资金

  目前,我国就整个国家国民经济而言还处在比较困难阶段,国家不可能一下拿出许多资金投入到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建设中。因此,我们应积极制定一些引导性政策,在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中培育、形成市场机制,拓宽开发资金的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投资,积极争取国际有关基金援助,等等。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西部、东部老工业基地的开发,将会有大量的流动资金寻求投资对象,地质遗迹资源有着其独特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优势,将会对这些资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4)提高对建设国家地质公园的认识

  要在民众中培养珍惜地质遗迹的风尚,提高依法保护地质遗迹的自觉性;国家地质公园的管理工作人员和各级主管部门要认识到建设国家地质公园不仅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重要手段,也是对民众进行科学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因素。

  (5)强调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地质遗迹的目的性

  针对我国有重要科研、科普、经济价值的地质遗迹数量较多,地质遗迹遭受破坏程度较大的现状,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步伐要加快。同时,由于各种自然资源相互依附,一般不能独立存在的特性,造成了一个地区既是地质遗迹保护区,又是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并且分别隶属不同主管部门,在建设国家地质公园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情况,力求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完成后,能切实发挥对地质遗迹的保护作用,真正实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6)提高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工作人员素质

  国家地质公园的管理工作人员不仅是地质遗迹的保护者,也是科学普及教育的实施者,同时还是公园的经营管理者,因而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是更好地进行科学普及教育、开展科学研究、保护地质遗迹的必要前提。

  保护和合理利用地质遗迹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我们这一代人造福后代人的不容推辞的历史使命。建设好国家地质公园是完成这一使命的必要措施,因此加快地质公园建设步伐是当务之急。

第一作者简介:胡能勇,男,1965年生,1990年7月成都地质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南大学在职博士生,2002年评聘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原湖南地质杂志常务副总编、英文译审,国土资源导刊杂志社执行总编,主要从事矿田构造、旅游地质研究和科技期刊编辑工作,2004年入选国土资源部青年科技骨干。

新疆富蕴可可托海景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新疆富蕴县团结北路8号可管委办公室
电话:0086-0906-8727253 67141999@qq.com
传真:0086-0906-8727253
www.keketuohaigeopark.com
工作时间:09:00 - 18:00 67141999  67141999@qq.com
新ICP备13003682号-2 Copyright © 新疆富蕴可可托海景区管理委员会 | www.keketuohaigeopar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