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便于骑乘,其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男子衣服宽大,冬季多穿“托恩”(不带布面,皮板朝外的皮大衣),腰系宽皮带,上挂精美的小刀,头戴尖顶四楞的“吐马克”(皮帽),脚穿毡筒、皮靴。少女梳小辫,头戴插有鹰羽的小帽,穿连衣裙,上身着黑色或红色坎肩,胸缀硬币或其他金属装饰品。中、老年妇女戴“克篾协克”,“尺拉吾什”(白布制的披巾),身穿色彩鲜艳和深色花连衣裙,中年妇女外套黑坎肩,老年妇女外着长“袷袢”(衣服),脚穿软皮袜(“马斯”),外着皮靴鞋。清代和民国时间,巴依(牧主)身着面料考究的皮衣、丝绸单衣.穷苦牧民则衣衫褴褛或四季用羊皮衣裹身。
新中国成立后,哈萨克族生活水平提高,服饰也有很大的改变。50年代初期,除兽皮衣外,许多人都能穿上棉衣、布衣。居民除以皮件着装外,同时兼用棉布衣料。五六十年代,条绒、花布、哔叽布料颇受欢迎,皮鞋逐步取代了皮靴、毡筒。80年代,哈萨克族男子多着西服,青年人以着流行装为盛。
子内穿套头式高领衬衣,青年人的衣领上多刺绣有彩色图案,套西式背心,外穿布面或毛皮大衣,腰束皮带,上系小刀,便于饮食,下穿便于骑马的大裆皮裤,戴的帽子分冬春、夏秋季两种。冬春季的帽子是用狐狸皮或羊羔皮做的尖顶四棱形帽,左右有两个耳扇,后面有一个长尾扇,帽顶有四个棱,这种帽可遮风雪、避寒气;夏秋季的帽子是用羊羔毛制作的白毡帽,帽的翻边用黑平绒制作,这种帽既防雨又防暑。男子穿的鞋、靴也多用皮革制成。
哈萨克族女子的服饰,多姿多彩。她们喜用白、红、绿、淡蓝色的绸缎、花布、毛纺织品等为原料制作连衣裙,年轻姑娘和少妇一般穿袖上有绣花,下摆有多层荷叶边的连衣裙。夏季套穿坎肩或短上衣,冬季外罩棉衣,外出时穿棉大衣。女子最讲究帽子和头巾。未出嫁的姑娘夏天扎一条漂亮的三角形或方形头巾,冬天戴一种绒布的硬壳圆顶帽,帽顶饰有猫头鹰羽毛,象征勇敢、坚定。当新娘时,戴一种尖顶帽,上有绣花与金银珠宝装饰,前方还饰有串珠垂吊在脸前,一年后换戴花头巾,有孩子后开始戴披巾。